50亿美金估值“打底”?激光雷达下一个赛道:垂直整合+软件

从百亿美元市值到腰斩后的52.78亿美元(截至2022年1月20日),激光雷达上市公司Luminar经历了梦幻般的开局,但也无奈于现实的残酷。

 

不过,随着新车前装量产搭载激光雷达快速成为市场的常态,50亿美金的市值也成为众多激光雷达初创公司的融资估值的参考线。部分已经官宣定点及陆续开始量产交付的头部公司,估值也已经升至30亿美金高位。

 

但,总体市场仍趋于乐观。

 

近日,Luminar官宣已与德国豪华汽车巨头梅赛德斯·奔驰达成量产合作,并获得后者的投资。受这一利好消息推动,Luminar当天股价一度上涨接近20%。在此之前,Luminar已经获得沃尔沃汽车、上汽集团等其他汽车制造商的量产协议。

 

投资者认为,此次与奔驰的合作,或许将是Luminar公司获得的最大一笔量产订单。原因之一就是奔驰在高阶智能驾驶(比如,今年开始量产交付L3级奔驰S级轿车)上处于领跑位置。

 

目前,第一代奔驰L3级自动驾驶搭载的为法雷奥的第二代SCALA激光雷达,这意味着在第一梯队汽车制造商阵营,Luminar作为初创公司代表,具备了挑战传统零部件巨头的能力。

 

按照目前Luminar的股价,预计奔驰将投资约2000万美金,持有至少150万股Luminar股份(也有业内人士指出,OEM投资激光雷达公司,目的在于降低前期量产开发成本,同时拿到更合理的量产价格)。此外,两家公司还同意共享相关的测试数据。

 

一、

 

Iris是Luminar的首款车规级激光雷达,最远可以探测600米以外的物体,并可以达到250米/反射率10%有效指标,这也是目前远程激光雷达上车的一个关键指标。

 

按照计划,Luminar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开始正式投产Iris系列产品的生产,并首发搭载于沃尔沃汽车的下一代纯电动XC90(基于全新SPA2平台)的L4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命名为Ride Pilot,无监督自动驾驶)。

 

这套系统是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公司Zenseact和Luminar共同开发,除激光雷达之外,还将配置5个毫米波雷达、8颗摄像头以及16个超声波传感器,并有望首先于美国加州率先OTA释放功能。

 

按照此前公开信息显示,完整版的Ride Pilot系统预计成本在1万欧元左右。有消息称,沃尔沃汽车向Luminar下了约每年10万台订单(1000美元单价),并视其他SPA2平台车型的进展增加采购。

 

不过,对于激光雷达前装量产来说,挑战不小。2018年6月,沃尔沃汽车首次披露与Luminar合作,2020年完成车规级激光雷达Iris的工程验证测试,进入B样,并在当年底进入C样阶段。

 

同时,在宣布合作两年后(2020年上半年),Luminar才正式获得沃尔沃汽车的第一个量产定点。去年,该公司着手完成关键的车规级测试,并开始生产C样Iris激光雷达。随着量产关键环节的持续推进,该公司的年度现金支出超过1亿美元。

 

 

就在去年底,Luminar还通过债券市场超额募资6.25亿美元(原计划为5.5亿美元),其中,约3亿美元的资金将用于回购公司股票(提升投资者信心),而剩余资金将用于流动性支出,包括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国际市场扩张和加速软件开发。

 

 

“如果你想让一辆面向消费级市场的汽车拥有真正的自动驾驶能力,你就必须将硬件、软件以及所有这些系统按照车规级要求组合,这与Robotaxi完全不同。”在Luminar首席执行官Austin Russell看来,大规模量产激光雷达并确保足够的可靠性,是一个巨大挑战。

 

另一个激光雷达市场的核心竞争要素就是价格,但在Luminar公司看来,仅仅通过降价来获得市场份额是不可持续的。垂直整合和软件附加值,是接下来的真正市场门槛,这意味着,激光雷达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

 

Luminar在垂直整合方面,先后收购了Black Forest Engineering(BFE)和OptoGration Inc.,前者是一家非标准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测试公司,后者是1550nm InGaAs光电探测器芯片公司。

 

通过上述两家的技术融合,Luminar将InGaAs激光雷达接收器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配合使用,从而提升光子效率和动态范围。“一旦规模化量产,成本可以降至数美元范围。”

 

在中国,禾赛科技也于2017年成立芯片部门并制定了激光雷达核心模块芯片化(包括专用驱动芯片、模拟前端芯片、波形数字化处理芯片、SoC)的多代发展路线。此前,该公司对外宣布已获数百万台定点(搭载新一代自研芯片的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

 

另一家车规级MEMS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提供商一径科技,也在加大核心芯片(接收端和ASIC芯片)研发投入,目的是从底层技术上优化现有激光雷达的性能。

 

“最终,我们希望用少数几颗芯片来实现整个固态激光雷达的解决方案。”一径科技CEO石拓表示,“更高的系统集中度将带来更低功耗,大幅降低激光雷达的价格。”

 

就在两周前,一径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Pre-C轮融资,由小鹏汽车领投,上汽集团旗下尚颀资本、东风交银汽车基金、老股东英特尔资本继续跟投。而作为国内首家前装量产搭载激光雷达的OEM,小鹏汽车看中也是该公司的垂直整合能力。

 

“在优化收发结构、关键器件芯片化以及量产等方面的努力,为高性价比车规级激光雷达的大规模量产提供了可能性。”小鹏汽车副总裁张晓枫表示。

 

二、

 

软件能力,无疑是激光雷达厂商的能力加分项。

 

在Luminar内部,有一个专门的软件开发团队,目的是搭建激光雷达传感器升级的生态系统,以快速满足L3-L5级自动驾驶严格的性能、安全性和成本要求。

 

 

Sentinel是Luminar推出的全栈软件解决方案,包括激光雷达感知部分,能够对80米的可行驶区域、150米的车道标记以及250米的物体进行语义分割。目前,在这一方面,头部激光雷达公司都已经布局并提供给下游客户。

 

此外,Sentinel还集成了沃尔沃汽车旗下Zenseact的OnePilot软件,提供决策和控制能力。此前,该公司的软件工程VP在博世、奔驰有长达8年的软件开发经验。

 

同样,按照Mobileye的技术策略,激光雷达以及毫米波雷达具备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完整感知能力,可以在未来与纯视觉感知进行协同工作,这意味着,激光雷达公司的赛道将不仅仅是硬件比拼。

 

事实上,对于激光雷达上车来说,“成本分两块,显性成本是供应链可以解决的问题;而软件以及背后的验证测试才是最大的隐性成本”,同时也将是激光雷达公司未来“竞标”的核心要素。

 

比如,软件涉及到如何提高响应速度、优化计算资源以及不断改进的对象分类和行为预测算法。实际上,在过去十年时间来,视觉感知也同样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客户希望我们交付的不是单纯用于感知的硬件,还希望它具备处理点云数据的能力,在雨雪等环境下能够智能检测出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并进行处置,这就对传感器的智能算法和辅助算法提出要求。” 速腾聚创研发副总裁筱原磊磊表示。

 

在中国市场,基于几年的激光雷达软件“开发+测试验证”闭环落地量产经验,亮道智能推出了面向整车量产的激光雷达系统解决方案,支持客户完成量产前激光雷达性能定义、产品硬件选型,感知算法开发与测试验证,以及系统集成到整车的量产目标。

 

“基于场景进行开发和测试验证成为行业趋势。汽车行业急需引入智能传感器软件算法开发,高质量数据采集和高效处理等技术,来应对智能化变革。”亮道智能CEO剧学铭表示。

 

按照计划,接下来,Luminar和Zenseact通过Sentinel全栈感知、控制软件方案上的量产合作,最终打包OnePilot自动驾驶软件解决方案+Luminar的Iris激光雷达、感知软件和其他组件向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这一系统。

 

而作为全球首家规模化量产车规级激光雷达的公司,法雷奥在去年底对外发布的第三大SCALA激光雷达同样在硬件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增加了更多的软件能力。比如,通过测量雨滴密度来计算正确的制动距离,跟踪车辆并使用算法预测轨迹,并触发必要的安全操作。

 

同时,激光雷达的OTA也正在成为标准配置。比如,此前百度Apollo定制的禾赛科技全新架构激光雷达,将同步支持OTA以满足批量化智能管理及远程升级迭代需求。

 

“软件将是激光雷达的另一个‘大脑‘,除了基于采集数据的融合帮助系统做出正确的决策,还将会自动适应环境变化,并通过定期更新来提高性能。”科络达CEO吴柏仪表示,作为整车OTA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已经率先实现了ADAS相关传感器的OTA升级。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