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散光分析中一个不可不知的知识点

作者:风吹阳光

时间:2022年4月08日

非常高兴能投稿静水流深光学这边,上一次投稿由于时间仓促,写的太笼统,被建议写的详细一点,这次写一个杂散光分析中的小知识点,居然通过了,仅仅让加了一点点图片进来,nice!

光学系统设计中大家经常过于强调光学传递函数的优化,如何得到一个图A到图B,当然不可否认这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杂散光分析对于光学系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杂散光分析整个流程不是一个帖子能说清楚的,这里主要是对于杂散光分析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杂散光分析过程中,经常会分析视场内杂散光和视场外杂散光。视场内分析杂散光的时候,探测器上是有信号光的,而视场外分析杂散光的时候是没有信号光的。

那么我们如何去设置视场内或者视场外的光束呢?这里用ZEMAX进行阐述,适合与所有杂散光分析软件。ZEMAX进行杂散光分析的时候,只有序列转非序列即可,系统会把序列中所有设置视场的光束在非序列中构建,当然这都是视场内的光束!

这个功能相对于其余的软件序列与非序列之间转化也是无缝衔接了。那么视场外的光束如何设置呢?在序列中设置好,然后转化过来不就好了?自然是不行的,转化的时候会告诉你光线追迹有误的。接下来,看我们看看自动转化的视场光,倾斜X这一栏就是我们ZEMAX中的视场,那么第一行到第五行就是我们视场内的光束了。

那我们复制这些一行直接设置不就可以了?如下就是复制了一行,修改了倾斜X为-5度的结果,只显示了光源1和新增的光源6,是不是有点奇怪,可以对比下一幅视场内的光线图。

其实原有很简单,这里值考虑到了倾斜,没有考虑到偏心,上面的非序列编辑栏中前5个光源的偏心Y值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是我们这里说的偏心。所有的视场光在SYOP处都是瞄准的,而现在新增的视场却是在前面瞄准了。

那么这里就得出了一点结论,就是新增视场的偏心Y值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不可能去计算这个视场外的视场相对于STOP的偏心位置,因为这样不切实际,自然ZEMAX也不是这样计算的。杂散光的PST计算的定义是入瞳处的能量,那么这里也就懂了。我们只需要计算相对于入瞳的偏心即可,因为在STOP处瞄准,那必然在入瞳处是瞄准的,二者是物象关系。

这时候我们就明白了,那么首先找到入瞳的位置关系,打开源文件的序列模式,在报告,系统数据中找打入瞳位置,可以看出,此时的入瞳位置是5.132163mm处。

      入瞳位置找到了,他是相对于第一个面顶点的距离,而现在光源发光的位置在ZEMAX非序列中可以看出有一个Z偏心-4.38211mm,是在第一个面顶点的坐标,那么光源位置相对于入瞳位置的距离是-4.38211-5.132163=-9.514273mm

   那么偏心就比较好计算了,一个简单的三角关系,即-9.514273xtan(视场角),可以对视场内的数据进行验证下,按照这个公式计算下来,9.514273xtan(-5度)= -0.8324。带入到非序列编辑栏中可以看三维图,如下所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