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片散热器的生产工艺流程:
1、对于高密齿和舌比大的模具试模时,第一支铝棒必须是150-200mm的短铝棒或纯铝棒;
2、试模前,必须调整好挤压中心,挤压轴、盛锭筒和模座出料口在一条中心线上;
3、在试模和正常生产过程中,铝棒加热的温度要保证在480-520℃之间;
4、模具加热温度按常规模具温度,控制在480℃左右,直径200mm以下的平模保温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如果是分流模保温在3小时以上;直径大于200mm以上的模具保温4-6小时,以保证模具芯部温度与外部温度的均匀;
5、在试模或生产前,必须用清缸垫清理干净盛锭筒内胆,并查看挤压机空运行是否正常。
6、试模或刚开始生产的时候,挤压机自动档关掉,各段开关归零位。从最小压力开始慢慢的起压,出料大概3-5分钟,铝填充过程时主要控制好压力。压力控制在100Kg/cm2以内,电流表数据为2-3A以内,一般80-120Kg/cm2可以出料,之后才可慢慢的加速,正常生产时挤压速度以压力小于120Kg/cm2为准。
7、模具在试模或生产过程中,如发现堵模、偏齿、快慢偏差太大等现象时要立刻停机,并以点退的方式卸模,避免模具报废。
8、在试模或生产过程中,出料口必须通畅,垫支或夹具松劲根据出料情况合理掌握。随时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该停机时要立即停机。
9、矫直过程中,要认真检测前后变化,操作规范,用力适度,严保产品质量。
10、按照生产计划单要求合理定尺,锯切时,锯齿进料速度不能太快,避免打伤端头,端头必须钳正,去掉飞边和毛刺。
11、装筐要规范,包括垫条要摆放合理,避免损伤型材。
12、插片散热器时效温度控制在190±5℃,保温2.5-4小时,出炉后进行风冷。
6.3 热管
影响散热效果的因素
热量传递的效率:热量的传递效率是散热的关键,影响热量传递效率的因素有以下四点。
1:热管的数量以及粗细:热管根数越多越好,一般2根凑合,4根够用,6根及以上就是高端散热器了;铜管越粗越好。
2:传热底座的工艺:有热管直触,铜底焊接,均热板3种。
3:导热硅脂:由于制造工艺问题,散热器底座与CPU之间不可能有完全平整的接触面(即使你看上去很平整,但是在放大镜下是能看到凹凸不平的),所以就需要涂一层导热系数较高的硅脂来填补这些凹凸不平的地方帮助导热,硅脂的导热系数比铜低很多,所以只要均匀的涂上薄薄的一层就好了,如果涂太厚,反倒影响散热了。
一般的硅脂的导热系数在5-8之间,也有非常昂贵的导热系数在10-15。
4:散热鳍片与热管交接处的工艺;热管是容插在鳍片之间的,要把热量传递到鳍片上,所以他们交接地方的处理工艺也会影响导热性。
5:鳍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小
鳍片承担着散数热的重任,它的任务是将热管送来的热量发到空气中,所以鳍片必须尽可能多
的与空气进行接触,有些厂家会细心的设计一些凸点来尽可能大的增加片的表面积
6:风量
风量表示每分钟风扇能送出风的总体积,一般用CFM表示,风量越大,散热也就越好。
关于风扇的参数还有::转速、风压、扇叶尺寸、噪音等,现在大多数的风扇都带有PWM智能
调速,我们需要关注的也就是风量、噪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