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线选型需要确认的8个参数

在选购需要的同轴线缆前,肯定得提前清楚自己的需求,同轴线缆除了关注材质的好坏外,一系列的参数也十分丰富,本期我们将围绕这些参数进行系统化的解析,内容更为精简,方便各位在了解参数意义的同时,及时确认自己的需求。
衰减度

定义:选购同轴线缆前,这是重要参数之一。当射频信号穿过电缆,一部分转变成热,一部分通过外导体泄露出去。信号损耗通常用单位长度的dB数表示。

影响因素:衰减是由电缆的传导性和电介质损失所决定的:
【尺寸】尺寸大的电缆的传导损失小,从而衰减少。
【电介质】电介质的损耗和电缆尺寸大小无关,它随着频率呈线性增长。
【导体】导体的损耗随频率的平方根而增长。
【温度】温度变高,导体的阻抗和电介质的功率因子增加,从而衰减增大。

总结:线缆越细,衰减越大。线缆越长,衰减越大。

 

频率特性

定义:频率特性是指同轴电缆的衰减和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的特性曲线。

影响因素:同轴电缆所传输的信号频带非常宽,作为同轴传输线内部的集中参数和分布参数,对于频率相差悬殊的各种信号成分的表现和响应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会对不同频段信号产生不同的衰减量。

总结:

1、一般而言,信号频率越高,其所遭受的电阻性损失越大,因此衰减程度也越大。

2、频率特性优良的同轴电缆,其特性曲线在整个频段范围内均比较平滑。
 

回波(反射)损耗

定义:入射功率/反射功率, 为dB数值,它是反射系数绝对值的倒数,以分贝值表示。回波损耗的值在0dB的到无穷大之间。

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和后续的使用中,例如内导体是否有弯曲、线缆各层结构不均匀、结构层在各道工序中可能遭受的外来压力等。

总结:

1、通常情况下工作频率越高时,其反射损耗也越小。

2、从信号传输质量的角度来说,反射损耗应越大越好,这表明电缆内部结构越均匀,越不容易形成反射波,也难以形成驻波。
 

温度特性

定义:温度特性是指同轴电缆的衰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同轴电缆的金属损耗和介质损耗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并导致信号衰减量的波动。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衰减量将变化约0.2%。这种变化越小越好。

总结:在使用中要注意温度的改变,它将影响传输信号衰减的变化。

 

电压驻波比

定义:电压驻波比是电缆组件特性阻抗连续程度和反射大小的反映,是衡量该组件是否与系统阻抗匹配 以及阻抗匹配程度的重要指标。

影响因素:线剥头尺寸、屏蔽层剥离尺寸、焊接质量等。

总结:

1、芯线剥头尺寸不能过长,不能大于连接器要求的尺寸,绝缘层缺失会导致线缆阻抗发生偏离。

2、剥离屏蔽层的尺寸不能过长,太长将引起电缆组件阻抗发生突变,驻波比变大。

 

传播速度

定义:同轴线缆的传播速度是指信号在线缆中传输的速度和光速的比值。和介质的介电常数的根号呈反比关系。

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同轴线缆中心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介电常数。同时传播速率同线缆的时延有对应关系,三者之间可以通过公式相互转换。

总结:根据公式Vp = 1√ε ×100,介电常数(ε)越小,则传播速度越接近光速,所以低密度介质的电缆其插入损耗更低。

 

屏蔽效能

定义:同轴线缆的屏蔽性能非常重要,通信、控制电缆因为本身电流较弱,良好的屏蔽性能就可以有效抵御外界电磁场或静电影响。屏蔽效能以dB作为计量单位,数值越高表明屏蔽能力越强。

影响因素:外部干扰信号的侵入,内部信号外泄进而干扰到近旁设备。

总结:

 

额定功率

定义:额定值以连续波条件下的值,平均值或峰值的形式给出,根据所载信号类型的不同而表示不同的含义。

影响因素:取决于电缆直径、中央及外层导体类型以及电缆质量,不同电缆具有不同的额定最大处理功率。

总结:

1、额定值同样也取决于频率,应选择安全阈值较高的同轴线缆。

2、使用中尽量不要超过额定功率,会带来连接风险。

作者:南峰说

HWRD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