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以太网供电)技术让一根网线同时传输数据和电力,简化了监控、无线AP、视频电话、门禁、POS机、楼宇控制器、数字标牌等终端设备供电。但在硬件设计时,稍有不慎可能导致供电不稳、设备损坏!
一、POE标准选择:先搞清楚”游戏规则” –IEEE国际标准参数表
- 802.3af(15.4W)→ 适合低功耗设备(如IP电话)
- 802.3at(30W)→ 中功率设备(多数AP、摄像头)
- 802.3bt(60W/90W)→ 大功率设备(PTZ摄像头、LED显示屏)
- 设计Tip:预留20%功率余量,避免满载过热。
- PS:非标供电模块可能无握手协议,直接通电会烧毁设备!
- 务必确认设备支持IEEE标准协商机制。
二、PD 设备供电原理:明白其如何工作。
- 初次检测:判定接入的网络终端,是否符合标准 PD 设备规范。PSE在端口周期性输出电流受限的小电压,用以检测PD设备的存在。如果检测到特定阻值的电阻,说明线缆终端连接着支持IEEE 802.3af标准或IEEE802.3at标准的受电端设备(特性电阻:19kQ~26.5kQ,小电压:2.7V~10.1V,检测周期:2秒)
- 功耗核定:精准评估该PD设备,所需的功率损耗参数。PSE对PD进行分类,并协商供电功率。供电能力协商的方式有两种,分别为:解析检测到的特性电阻和通过LLDP链路层发现协议进行供电能力协商。
- 供电启动:按核定参数,为PD设备建立供电通路。在启动期内(<15μS)PSE设备开始从低电压向PD设备供电,直至提供48V的直流电压电压
- 持续供电:稳定维持供电状态,保障PD设备运行。PSE为PD提供稳定的48V直流电,PD功率消耗通常不超过37W。
- 供电中断:主动切断 PD 设备供电链路。PSE会不断监测PD电流输入,当PD电流消耗下降到最低值以下,或电流激增 (例如拔下设备或遇到PD设备功率消耗过载、短路等情况),PSE会断开电源。
循环检测:重复初始检测步骤,进入下一流程循环。
- PSE端会检测到相应分级电流,根据电流值给PD的功率等级打上标签.
- PSE和PD的功率可以分为9级,但是2者之间是有区别如下,
- PSE端的功率为什么会大于PD端的功率?
- 主要考虑网线,在传送供电中会消耗一部分的功率。
三、SCH设计:供电排序的选择
目前,PoE交换机会通过模式A(End-Span末端跨接法)、模 式B(Mid-Span中间跨接法)和4-pair三种PoE供电方式为受电端设备提供传输兼容的直流电。三者区别如下图表示。
模式A:即末端跨接法(End-Span),在该模式下,PoE交换机通过正极(1,2)、负极(3,6)线为受电端设备进行供电,同时也会进行数据传输。
模式B:即末端跨接法(Mid-Span),在该模式下,PoE交换机通过正极(4,5)、负极(6,7)线为受电端设备进行供电,不会进行数据传输。
4-pair:PoE交换机将会通过所有的线为受电端设备进行供电,其中 1,2 和 4,5 为正极,3,6 和 7,8 为负极。
元器件选型:魔鬼在细节、
- 网络变压器初级中心抽头要接100纳法电容到地。
- 如果是电流驱动型PHY芯片,网络变压器次级中心抽头接75欧电阻加1nF/100V电容到机壳地或系统地。
-
必须用肖特基二极管(如SS34),压降仅0.3V。
- 避免普通二极管(0.7-1V压降导致功率浪费)!
- 电源输入端建议100μF+0.1μF组合滤除高频噪声,注意耐压值(POE++需≥63V)。
四、PCB设计:电流路径是关键
- 电源走线宽度
- 以1oz铜厚为例,1A电流需≥1mm线宽(POE++需重点考虑)。
- 隔离与防护:网口变压器必须支持POE(如HX1188NL)。
- TVS管防护(如SMBJ58CA)防浪涌,布局尽量靠近RJ45
- 散热设计:大功率PD设备需计算热阻(θJA)。
五、典型问题解决方案
- 电压跌落严重?
- 检查网线阻抗(超五类线100米电阻约12Ω)
- 增加本地储能电容(推荐220μF以上,注意耐压值。)设备反复重启?
- 确认PD芯片的分级电流配置是否正确?
- 检查是否触发过流保护(如TPS2388的ILIM引脚)
六、测试验证清单
- 上电测试:用POE测试仪(如FLuke LinkRunner)验证协商过程。
- 满载老化:至少持续4小时,监控关键器件温升(MOSFET≤85℃)。
- 异常测试:模拟网线断开/短路,确认保护机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