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膜成分、原理及制备工艺

1. AF 膜的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AF 膜(Anti-Fingerprint,抗指纹膜)通常镀于镜头外侧,需承受指纹污染、摩擦刮擦、液体腐蚀、紫外线老化等复杂环境考验。其核心作用包括:

  • 提升表面性能
    :增强硬度、耐摩擦性、防水防潮性及防污易清洁能力,确保镜头长期保持清晰成像质量。
  • 外观设计需求
    :广泛应用于手机外壳镀膜,满足高端产品对 “顺滑手感、抗指纹残留” 的外观要求。

2. AF 膜的成分与工作原理

2.1 关键理论:表面能与接触角

物体的防污防水性能由表面能决定,可通过 ** 接触角(θ)** 量化:

  • 接触角越小
    ,表面能越大,液体易铺展(如水滴浸润表面),易沾污;
  • 接触角越大
    ,表面能越小,液体呈珠状滚落(如荷叶效应),防污性强。

常见材料表面能对比:

材料
AF 膜
玻璃
铝 / 钢
氧化钛膜
表面能 (mJ/m²)
最低
偏高
偏高
111(最高)
2.2 核心材料:氟化物的优势

目前主流 AF 材料为有机氟化物,其分子中含低表面能基团(如 – CF₃,表面能低至 6.17mJ/m²,接触角达 115°),是唯一能满足长期耐候性需求的材料。

  • 与荷叶效应的区别
    :荷叶自洁依赖超微纳米结构,而 AF 膜通过化学成膜降低表面能,原理不同但均实现高接触角。

3. AF 膜的分类与技术路线

根据成膜机制,氟基 AF 材料分为两大类:

类型
可固化树脂类膜
自我限制表面反应类膜
成膜方式
树脂交联固化
表面化学键合(缩合反应)
典型应用
塑料基底(如 PC/PMMA)
玻璃、金属、陶瓷等
接触角
>105°
>115°(硅基氟材料)
手机摄像头主流工艺
较少使用
广泛应用(硅表面氟化物)
细分应用:
  • 硅基氟材料
    :适用于玻璃、阳极氧化金属等,接触角>115°,动摩擦系数<0.03;
  • 塑料基氟材料
    :适用于 PC、ABS 等,接触角>105°。
    全球领先企业:比利时 Solvay、日本大金(顶级);度恩、PPG、信越等。

4. 检测标准与行业差异

AF 膜性能通过三大测试评估,但各品牌标准差异显著:

  1. 接触角测试
    :快速判定 AF 效果及失效(接触角下降>10° 视为性能衰减);
  2. 动摩擦测试
    :评估表面顺滑度(三星侧重手指 / 布料摩擦,采用工业橡皮测试);
  3. 耐摩擦测试
    :模拟硬物损伤(苹果采用钢丝绒测试刚性摩擦,如钥匙刮擦)。

5. 制备工艺与关键参数

5.1 核心流程(以玻璃基底为例)
  1. 预处理
    :清洁基底,去除油污及杂质;
  2. 沉积结合层
    :镀 15-20nm 厚度的 SiO₂层(非致密结构,预留 Si-OH 活性基团);
  3. AF 成膜
    :通过电子束蒸发有机氟化物(药丸),速率控制 0.8nm/s,厚度建议 15-20nm(可根据需求调整);
  4. 老化处理
    :常温静置 120 分钟以上,促进化学键稳定。
5.2 工艺注意事项
  • 材料活性
    :AF 药丸开封后需立即使用,避免氟化物挥发失效;
  • 蒸发控制
    :电子束流维持 50mA 左右,避免局部过热导致材料分解(轰击位置需精准);
  • 基底适配
    :金属基底需先镀 SiO₂过渡层,提供 Si-OH 反应位点。

6. AF 膜与 HC 膜的协同应用

硬度是薄膜另一核心指标,受基板材质影响显著。通过在 AF 膜下方镀HC 膜(加硬膜),可显著提升整体硬度:

  • HC 膜
    :通过表面改性液(如硅基加硬剂)涂覆或溅射,增强基板硬度;
  • 协同效应
    :HC 膜提供支撑硬度,AF 膜赋予防污性能,二者结合满足 “高硬度 + 易清洁” 的双重需求。

7. 总结

AF 膜作为手机镜头及外壳的关键防护技术,通过低表面能氟化物实现高效防污、防水与耐摩擦性能。其制备工艺依赖精准的化学成膜控制,且需结合 HC 膜等技术优化综合性能。未来,在材料极限逼近的背景下,工艺精细化与多技术协同(如纳米结构复合)将成为提升 AF 膜性能的主要方向。

作者:潘

光学不干,不会白发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