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光学设计面试题

25. 题目:在设计用于微光成像的光学系统时,需要重点考虑哪些参数?如何提高系统的微光探测能力?(出处:华为夜视监控设备研发组招聘面试题)

26. 题目:光学系统中,杂散光会对成像质量产生哪些影响?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抑制杂散光的设计方法。(出处:华为高精度光学测量仪器研发组招聘面试题)

 

27. 题目:设计一个用于卫星遥感的光学系统时,需要满足哪些特殊的性能要求?如何应对空间环境带来的挑战?(出处:华为卫星通信光学设备研发组招聘面试题)

 

28. 题目:请说明衍射光学元件与传统折射光学元件的区别,其在光学系统小型化设计中有哪些应用?(出处:华为便携光学设备研发组招聘面试题)

 

29. 题目:在设计变焦光学系统时,如何保证在不同焦距下都能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关键的设计难点是什么?(出处:华为可变焦摄像头研发团队招聘面试题)

 

30. 题目:激光雷达光学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光学设计各有哪些侧重点?如何实现两者的高效配合?(出处:华为激光雷达技术研发中心招聘面试题)

 

31. 题目:设计一个用于生物医学成像的光学系统时,需要考虑生物组织的哪些光学特性?如何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和穿透深度?(出处:华为医疗光学设备研发组招聘面试题)

 

32. 题目:请解释光学系统中像差的种类及其对成像的影响,在设计中如何校正这些像差?(出处:华为基础光学设计团队招聘面试题)

 

33. 题目:在微型光学系统设计中,如何平衡系统体积、重量与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关键的设计技巧?(出处:华为可穿戴设备光学研发组招聘面试题)

 

34. 题目:设计一个用于激光测距的光学系统时,如何提高测距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出处:华为激光测距仪研发部招聘面试题)

 

35. 题目:在光学镜头设计中,非球面镜片相比球面镜片有哪些优势?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出处:华为高端镜头研发组招聘面试题)

 

36. 题目:设计一个用于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的光学系统时,如何解决视场角与清晰度、眩晕感之间的矛盾?(出处:华为VR/AR光学技术研发中心招聘面试题)

 

37. 题目:请说明光学滤波片的工作原理,在光学系统设计中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片类型?(出处:华为光学滤波技术研发组招聘面试题)

 

38. 题目:在设计高速光学通信系统时,光学元件的带宽对系统性能有哪些影响?如何提高系统的带宽?(出处:华为光通信系统研发部招聘面试题)

 

39. 题目:设计一个用于机器视觉的照明系统时,光源的类型、亮度、均匀性等参数如何选择?如何避免眩光和阴影对成像的影响?(出处:华为机器视觉照明研发组招聘面试题)

 

40. 题目:在光学系统设计中,如何评估和优化系统的MTF(调制传递函数)?MTF对系统成像质量有何重要意义?(出处:华为光学系统性能测试团队招聘面试题)

 

答案:

25. 需重点考虑镜头的相对孔径(光圈)、像面照度、系统噪声、探测器灵敏度。提高微光探测能力可采用大光圈镜头增加进光量,搭配高灵敏度低噪声探测器,采用增透膜提升透光率,或通过图像算法降噪增强信号。

26. 杂散光会降低图像对比度、产生伪影、掩盖细节。抑制方法包括:设计遮光罩和挡光板阻挡杂散光源,在镜筒内壁涂吸光材料,镜片边缘做涂黑处理,采用非球面减少反射面,或在光路中加入消杂光光阑。

27. 特殊性能要求包括高分辨率、宽视场、长寿命、抗辐射。应对空间环境挑战可选用耐辐射材料,设计热控系统维持温度稳定,采用轻量化结构减少发射负荷,通过冗余设计提高可靠性,镜头表面镀耐磨膜应对空间尘埃。

28. 区别:衍射光学元件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成像,传统折射元件利用折射原理;衍射元件可实现负色散,体积更小。应用于手机摄像头、内窥镜、激光光束整形器等,能减少镜片数量,实现系统小型化。

29. 保证成像质量需通过凸轮曲线精确控制镜片组移动,补偿变焦过程中的像差,采用非球面镜片简化结构并校正像差。关键难点是不同焦距下像差平衡(尤其长焦和广角端)、机械结构的高精度配合,以及变焦过程中的稳定性。

30. 发射端侧重光束准直性、能量集中度和光斑均匀性;接收端侧重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和窄带滤波。高效配合需保证发射与接收视场匹配,通过同步控制实现时序对齐,采用共轴设计减少光路偏差,或用偏振片抑制背景干扰。

31. 需考虑生物组织的散射性(光传播方向改变)、吸收性(特定波长被吸收,如血红蛋白吸收绿光)、各向异性。提高对比度可采用荧光标记或偏振成像,选择组织吸收少的波长(如近红外)提高穿透深度,或用自适应光学补偿散射影响。

32. 像差种类及影响:球差(边缘与中心成像不重合,模糊)、彗差(点光源成彗星状)、像散(不同方向线条清晰度不同)、场曲(像面弯曲)、畸变(图像变形)、色差(彩色边缘)。校正方法:通过多镜片组合(如正负透镜搭配)、使用非球面、选择不同色散材料补偿色差。

33. 平衡关系可采用高折射率材料减少镜片厚度,使用非球面和衍射元件减少镜片数量,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如镂空镜筒)。关键技巧包括集成光学设计、选用微型光学元件(如梯度折射率透镜),优先保证核心性能(如分辨率),在非关键指标上适度妥协。

34. 提高测距精度可采用窄线宽激光器、高分辨率时间测量模块和精密光学系统(如长焦镜头);抗干扰可采用调制激光信号(如脉冲编码)、窄带滤光片过滤背景光,或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降低噪声影响。

35. 优势:非球面可校正球差和彗差,减少镜片数量,提高成像质量,缩小系统体积。加工需高精度研磨和检测设备;装配需严格控制定心偏差,避免因偏心引入像差,可采用主动对准技术保证精度。

36. 解决矛盾可采用非球面透镜扩大视场同时保证边缘清晰度,通过瞳孔匹配减少眩晕(让光学出瞳与眼睛瞳孔匹配),优化显示刷新率和延迟。例如VR设备用菲涅尔透镜平衡视场与体积,AR设备采用波导技术实现轻薄化并扩大视场。

37. 工作原理:利用光的干涉或吸收特性,允许特定波长通过,阻挡其他波长。选择时,按波段需求选(如红外滤波片用于夜视),按带宽选(窄带用于光谱分析,宽带用于成像),按用途选(增透膜减少反射,截止滤光片分离波段)。

38. 光学元件带宽不足会限制信号传输速率,导致信号失真。提高带宽可选用高色散系数小的材料,设计宽光谱增透膜,采用模场直径匹配的光纤,减少光学元件的反射和吸收,或用波分复用技术扩展总带宽。

39. 选择:根据检测对象特性选光源(如金属检测用蓝光,透明物体用背光),亮度需满足探测器需求且不过曝,均匀性保证检测区域光照一致。避免眩光可加漫射板柔化光线,调整光源角度减少镜面反射;避免阴影可采用环形光源、同轴光源或多角度组合照明。

40. 评估MTF需通过光学设计软件模拟(如ZEMAX),或用MTF测试仪实际测量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传递能力。优化可通过调整镜片曲率、材料、间距校正像差。MTF的意义在于客观量化系统对不同细节的还原能力,是评价成像清晰度的核心指标。

作者:潘

光学不干,不会白发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